人类的健康、动物的健康与环境的健康,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个体,而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这正是“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的核心所在。
2021年,全健康高级别专家小组(OHHLEP)将其正式定义为:“一种整合的、增进联合作用的方针,旨在可持续地平衡和优化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这一定义不仅确立了全球行动的理论基础,也标志着人类在面对复杂健康挑战时,从学科分割走向系统整合的新阶段。
今年的11月3日是第十个国际“全健康日”。让我们一起回望这一理念从科学共识到全球行动的历程,思考它在中国的生动实践与未来图景。
一、“全健康”:应对复杂健康挑战的系统思维
“全健康”并非新近提出的口号,而是一种源于实践、不断深化的系统思维。
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家们跳出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提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范式。
●国际框架的确立:从“同一医学”(One Medicine)到涵盖生态与社会维度的“全健康”,这一理念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等机构的广泛认可。
●实践研究的推进:进入“全健康实施”阶段,其核心在于沟通、协作、协调与能力建设,以应对现实世界中的跨界健康风险。
“全健康”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应对全球性健康威胁的行动框架。它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野生动物疾病传播、食品安全等问题,都需要以跨学科、跨部门的方式共同解决。
二、中国智慧与“全健康”:从血防经验到国家战略
在中国,“全健康”的智慧早已有迹可循。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在当代公共卫生史上,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功经验,正是“全健康”实践的生动写照。
1.全健康在血防中的实践
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立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卫生、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资源,系统开展人群查治、耕牛管理、环境灭螺与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通过“人畜并防、农水结合”的协作机制,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历史性进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以科学研究与工程治理并重的阶段。国家及地方在长江流域推动的血防工程与生态治理项目,强调将环境治理、水利工程与公共卫生干预相结合,以实现环境改善与疾病风险降低的协同效益。这一实践也为后续的国家规划与技术规范提供了重要经验。
2.全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健康正日益成为国家公共卫生与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强调人类、动物与环境健康的相互依存性,中国通过实践将其融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行动的多层次体系中。在政策层面,中国通过《生物安全法》等法规强化了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卫生健康、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在传染病防控、抗生素耐药性等领域加强协作。实践上,这一理念在应对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处置中成效显著,实现了从源头控制风险。同时,在生态环境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也体现了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深度考量。
三、全健康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并重
自“全健康”概念引入我国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领域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高等院校、疾控中心等机构在理论体系建设、学历教育和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机构,中国疾控中心在实践中积极推动“One World-One Health”理念落地,成立了One Health办公室。在应对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时,与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建立联合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成为“全健康”理念实践的典型范例,也是我国联防联控体系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的管理单位,该中心共享来自人类、动物和环境的病原体数据,为追溯病毒跨种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在制定相关疾病防控与消除规划时,中国疾控中心主动践行全健康理念,推动多部门协作格局的形成。
总体来看,这些探索共同勾勒出中国“全健康”学科的发展路径:从理念倡导到机构化、学科化,再到人才培养与国家级项目的实践应用。它们通过打破部门与学科壁垒,为中国乃至全球应对复杂健康挑战提供了持续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四、迈向“全健康实施”:从理念走向行动
理念的力量在于落地行动。“全健康实施”意味着从跨学科合作走向跨系统协同,需要科学、政策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
1.建立标准化实施框架
借鉴WHO等机构发布的“全健康”指南和工具包(如被忽视热带病综合防控指南),推动建立可操作、可评估的实施框架,促进国际协作与互信。
2.培养跨界复合型人才
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需要具备医学、兽医、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与AI辅助学习平台的引入,可加速“全健康”人才成长。
3.强化基层与社区执行力
将“全健康”理念真正融入地方行动计划,提升疾病监测、风险评估、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让理念在“最后一公里”生根发芽。
4.推动数据与知识共享
建立开放的“全健康情报系统”,汇聚多部门数据,实现信息互通与预警联动,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全健康”不仅是一种科学理念,更是一条通往可持续未来的道路。它要求我们思于全球,行于本土——以系统思维面对复杂挑战,以协同行动守护共同家园。从血防历史到气候行动,从学术探索到社区实践,中国正在用智慧与行动为“全健康”贡献力量。
在第十个“全健康日”之际,让我们携手共进,践行“One World, One Health”的承诺——为守护人类、动物与环境的共同健康,汇聚每一份专业与热爱!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网站标识码:3500000039闽ICP备1902626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38号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61号邮编:350003总访问量:
主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闽政通AP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