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龙杰(媒体人)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最新公开的医疗运行数据显示:2025年1—8月,12家总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51.41%,同比增长5.64%。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比例尚不足五成。这一组数据,不仅是医疗机构运行指标的变动,更是医改向深处推进的铿锵足音,清晰地传递信号: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没有削弱医院的生存发展能力,反而通过不断迭代升级的改革步伐,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保障医生“靠手艺吃饭”。
当前,不少公立医疗机构正面临运营困难和发展压力。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铺开、药品耗材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公立医疗机构依靠药品和耗材来补偿医疗服务的旧机制已经不复存在了,其收入从原来的3个渠道,变为政府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2个渠道,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财政投入增长有限,人力成本刚性上升,设备更新、学科建设、科研投入等发展性支出有增无减,种种因素叠加让一些公立医疗机构出现运营困难、人才流失的苗头。如何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对此,三明给出的答案是: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协调、部门协同,因地制宜推动改革不断迭代升级。十多年来,三明医改始终紧扣公益性这一核心导向,以问题为靶心,以系统集成思维,推动改革从“治混乱、堵浪费”到“改体制、建机制”,再到“升内涵、促健康”,层层递进,不断深化。
第一轮改革中,通过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取消药品加成,斩断了医院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为后续改革腾出了宝贵空间。第二轮改革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大幅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治疗、护理、诊查等项目价格,并同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使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让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稳步提升。第三轮改革中,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探索建立医保基金“总额包干、结余留用”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主动控费、主动防病。
三明医改不断迭代升级,根据发展阶段和现实挑战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从“治标”走向“治本”,从“破旧”迈向“立新”,跑通了医改的底层逻辑。三明的数据显示,在医疗服务性收入增加的同时,药品收入占比、检查化验收入同比下降,每门诊次均费用不升反降。这些情况说明,改革不仅没有加重群众负担,反而通过优化收入结构,让医务人员、患者等各方均有了更强的获得感。
三明医改经验表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立足的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方需要坚定信心、推动改革行稳致远,需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公益性导向,需要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并始终明确:改革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要增强大局意识,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改革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明用十余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今天。当我们放眼全国,审视公立医院改革的整体图景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根据相关统计公报和监测数据,近年来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关键指标上,与三明的公立医疗机构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一差距的背后,是改革推进的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地区受制于财政投入压力、部门协同不畅、思想观念滞后等因素,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优化等关键改革领域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
当前,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破局前行,只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就能持续开新局、创新绩,为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网站标识码:3500000039闽ICP备1902626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38号
地址:福州市鼓屏路61号邮编:350003总访问量:
主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承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