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媒体报道

聚焦世界肝炎日

专家为优化肝炎防治策略支招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 : 2023-07-28 08:01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日前,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协办的“2023年消除肝炎危害行动暨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在京举行。会上,相关专家学者、行业代表汇聚一堂,解读肝炎防治政策,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共同促进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数千万新生儿免受肝炎危害

  自乙肝疫苗1992年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我国乙肝新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数千万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危害,肝炎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介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一方面,新发感染者数量大幅减少,感染者总体数量明显下降,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和丙肝抗体流行率持续下降,特别是5岁以下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流行率控制在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提出的儿童乙肝防控目标,保护了数千万儿童免受乙肝危害;另一方面,患者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患者规范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原理事长刘晓峰指出,抗击肝炎的斗争依然艰巨,需保持清醒认识,对肝炎防治工作常抓不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大量研究显示,我国约85%的肝癌病例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展为肝癌,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为此,我国专家制定了积极的干预策略,取得显著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指出,抗病毒治疗可实现肝硬化再代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发布的《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针对抗病毒治疗在肝硬化和肝癌防治方面提供了诸多有效论证。

 

核心效果指标包括两方面

  2016年,WHO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王宇介绍,其核心效果指标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新发感染;二是减少因乙肝、丙肝导致的相关疾病死亡。

  目前,我国1~4岁儿童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王宇强调,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有效和经济的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手段。新生儿疫苗接种、对乙肝孕妇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对乙肝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三管齐下”能保护高风险新生儿不被感染。

  王宇表示,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使用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发生风险。肝脏纤维化患者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3~5年,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10%~30%。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筛查可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降低疾病的危害。有研究发现,一次性筛查10万18~69岁的人的HBsAg,可减少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癌、肝移植和肝相关的死亡。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业界目前对儿童乙肝研究得少,儿童乙肝治疗有诸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也存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王福生团队研究发现,乙肝儿童患者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做好早检查、早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愈率。

 

构建肝炎防控新模式

  业内专家指出,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协作机制是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重要一步。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目前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密切合作,启动了用3年时间将18岁以上成年人筛查一次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健康服务包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于2018年4月启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会上表示,该项目目前已有400余家医院、1000多位医生参与;第一阶段目标基本达到,截至今年6月底,入组了31000多例患者,在已完成随访的17000多例患者中,临床治愈达30.0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徐春军教授表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何进一步阻断疾病发展,防止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应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课题。

  “我们的愿景是天下没有肝炎!”贾继东说,这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医防融合、强化筛查、规范治疗。

(记者 张磊)

来源:健康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