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八闽动态

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量体裁衣”,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组合拳”出击 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

来源:福州晚报 发布时间 : 2025-08-26 16:27

  肺癌进入晚期,患者如何绝地求生?

  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5年、7年、8年,甚至10多年的“抗癌老兵”并不少见。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多数病人生存期不超过一年)中,也有人闯过5年生存期大关。

  他们生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的背后,是一群医护人员一路护航,运用多种“武器”,综合对抗肺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院介入科、放疗科成立,肿瘤科团队有了更多综合治疗手段,能打出“组合拳”,助更多疑难危重症患者闯出生路,也进一步提高肺癌晚期患者5年以上生存率。

 

肿瘤科医生开展业务研讨。

 

肿瘤科大科主任陈群(右一)带队查房。

 

多学科联合 让八旬老人绝境逢生

  80岁的林老爷(化姓)就是肿瘤科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受益者。

  确诊肺鳞癌的他,身体差不能接受化疗,又查不出靶点。最后,肿瘤科团队为他制定了免疫治疗方案。起初效果不错,癌灶迅速退缩,但让人没料到的是,退缩的肿瘤让肺部留下空腔,导致血管暴露出血。林老爷因此反复咯血,一天能咯20多口,每一口都伴随着窒息的危险。

  为了解决咯血问题,肿瘤科邀请介入科“出马”,为老人施行介入治疗,栓塞出血点。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术后一周,老人再次咯血。“这时候还有一线希望在放疗科,我们找到放疗科主任乐雨银,为老人安排了放疗。”肿瘤科三区科主任谢强说,通过精准的放疗照射,咯血终于被止住,数月过去都没有再发,危机解除。

  谢强介绍,随着介入科、放疗科的成立,肿瘤科不再“单打独斗”,一个患者往往能在多学科配合下接受综合治疗。比如,早期肺癌患者因年龄大不适合手术,在肿瘤科就能接受肺穿联合氩氦刀进行冷冻消融治疗;3A期肺癌患者经过评估,可以先在肿瘤科接受新辅助治疗,让肿瘤降期缩小,再到胸外科接受手术,提高肿瘤切除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还可以到放疗科接受辅助放疗,减少复发概率。

  据介绍,目前肿瘤科肺癌多学科综合性治疗能力已居全省领先水平。

 

“组合拳”出击 跑出“抗癌马拉松”

  肿瘤科收治的大多是肺癌晚期患者,他们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生命进入倒计时。不过,通过“组合拳”,肿瘤科团队为这些患者赢得生机。

  2020年初,七旬老人魏大爷(化姓)确诊左下肺鳞癌,肿瘤已转移至右肾上腺,他失去了手术机会。由于老人年龄大、基础病多,老人一家拒绝化疗。更让人绝望的是,基因检测也未发现适用靶向治疗的突变。就在无计可施时,肿瘤科四区科主任林恒的团队为老人选择了不需要化疗的免疫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治疗时,林恒团队根据魏大爷的经济情况,选择PD-1单抗治疗。起初,老人的病情似有好转,但好景不长,2020年4月病灶增大,需要进行第二阶段治疗。此时,老人已生放弃念头,但剧烈咳嗽让他无法入睡,于是他再次找到林恒。

  患者不接受化疗,免疫治疗又失效,咋办?林恒团队本着永不言弃的精神,仔细研究当时新出的临床研究成果,发现“安罗替尼(靶向药)联合PD-1单抗在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的研究结果或许能为魏大爷带来生机。于是,林恒团队为老人安排了“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经过6个周期治疗,老人的肿瘤缩小了30%以上,这为他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希望。

  2021年3月,检查发现了魏大爷的肾上腺转移灶进展。老人再次选择相信医生。接下来的14个周期中,林恒团队为他持续开展“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并在肾上腺加用放射治疗,病灶再次明显缩小。目前,魏大爷仍在治疗中,生存期已超5年。

  “魏大爷长期带瘤生存,证明了‘组合拳’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相信通过不断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我们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林恒说。

 

每个治疗方案 都在为患者“量体裁衣”

  患者阿明(化名),40岁出头。确诊时,他的肺癌已是晚期,双肺布满“小米粒”般的转移灶。转诊到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后,他在肿瘤科的石琴主任医师团队护航下,接受了一场长达7年的治疗。

  第一代靶向药、第三代靶向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参与新型抗体偶联(ADC)药物临床试验……即便办法用尽,肿瘤科团队仍不放弃,将有限的药物重新排列组合,继续维持治疗,并通过姑息放疗缓解阿明骨转移带来的疼痛,提升生活质量。长达7年的治疗过程中,肿瘤科团队动态精准地为阿明调整治疗方案,帮助他减轻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也不断寻找出路。

  如阿明和魏大爷一样,在肿瘤科里,长期与癌共存的患者越来越多。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很高,多数患者生存期不超过一年,但在该科室牵头的临床试验中,也有人闯过5年生存期大关。

  面对越来越多的抗癌“武器”,肿瘤科大科主任陈群说,要懂得如何排兵布阵,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一个决策,都应是为患者量体裁衣,以患者获益最大为目标”。

 

诊断水平高 关键时刻还救急

  值得一提的是,肿瘤科还有一个强项——高水平诊断,特别擅长肺部早癌筛查和精准诊断各期肺癌。

  医院里流传着陈群阅片识人的“超能力”,肿瘤科的中青年医生也个个都是“读片高手”。他们长年累月门诊看片,练就了“火眼金睛”,擅于辨别结节好坏。

  肿瘤科还拥有完善的诊断技术,如电子支气管镜下肺活检、针吸活检术,经皮胸膜活检、经皮肺穿刺、内科胸腔镜等技术。因高水平诊断,该科室的病理准确性位居省内前茅。

  此外,肿瘤科擅长气管镜下的“十八般武艺”,关键时刻频频救急。不久前,60多岁的王女士(化姓)确诊肺癌,用药一月后病情依然快速进展,被紧急送到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肿瘤科的郑秀霞副主任医师发现纵膈淋巴结增大突破气道,王女士的主气管被堵得只剩下“一线天”。

  肿瘤科的石琴主任医师在气管镜下为王女士植入L形支架,疏通两处堵塞。术后,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医生发现她存在共突变,两种TKI药物联合使用才有效。变更治疗方案后,她的肿瘤退缩。4个月后,支架被成功取出,目前病情控制得很好。

 

与患者并肩 共筑抗癌长城

  记者了解到,肿瘤科年门诊量超6万人次,年收治肺癌患者6000余人次。就诊病人来自全省各地。

  在这里,“老病号”占比高。许多人从确诊到长期治疗,始终选择肿瘤科,患者和家属常说的就是“这里的医生护士人都很好,很温暖”。

  “一直在这看病,医护人员态度好,很有耐心。你可以随时找医生,他们从不嫌烦。”患者家属黄女士感慨道,经多年治疗,医生对患者知根知底,就像老朋友一样。

  这种亲密的医患关系,源于肿瘤科一个老传统:不论主任还是年轻医生,从不吝将联系方式留给病人,以方便病人遇到急事时联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肿瘤科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医生高级职称8人,博士2人,硕士13人;护士高级职称1人,硕士1人。

  大科主任陈群经验老到,“德医”双馨;石琴主任医师的穿刺肺结节能力堪称“百步穿杨”;三区科主任谢强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专家,擅长微创介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四区科主任林恒称得上是后起之秀,业务和学术双强。除此之外,还有钟爱虹、周展、臧焕平、朱金秀、郑秀霞等骨干医生,他们专业低调、耐心亲和。

  虽然肿瘤依然是绝症,但肿瘤科每个医生都全力以赴,用温暖、智慧、技术,持续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只为让更多患者获得更优的生存质量。

(记者 陈丹 石美祥)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