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八闽动态

厦门: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周年

来源: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 : 2023-07-07 11:08

  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获批建设,为福建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

  一年来,厦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全力将该院建成全国一流的中医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品牌,管理,技术实现三平移

  

  0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以厦门市中医院为依托,推进医院管理一体化,由东直门医院选派执行院长并担任法人、业务副院长,与厦门本地干部融合组建新的管理团队。

  02 探索在厦门设立东直门医院优势学科中心分中心。推动内科、外科、中医药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带动综合诊治能力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三平移工作。

  03 东直门医院累计派驻专家75人,其中:管理团队3人、名医工作室专家1人、特聘双主任制专家7人、医护骨干34人、远程门诊专家6人、校级聘任专家9人、信息规划专家1人、科研指导专家14人。

  医疗、教学、科研实现同质化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开通东直门医院专家“云门诊”,提高专科专病及疑难罕见疾病的诊治水平。

  一年来共引进新技术47项,其中省内首次6项,市内首次12项,2022年转外就医同比下降33.3%。

  新增血液内科,新增4个省重点专科。重点专科建设成效突出:制修订指南3项,国家标准2项,诊疗方案1项。

  

  教学工作全面开展

  01 现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3人、兼职副教授4人,152名临床教师获得学校教学资格证。

  02  现有学校临床学系主任委员1名,委员16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临床学系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13名老师入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坊。

  03 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7场。

  04 招收博士后6名,在厦门市获批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名列前茅。

  05 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13人,国家级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10人。

  06 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提升我省中医医务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水平,服务群众。

  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01 市肝病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02 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得立项

  03 中药制剂研发与转化重点实验室获市科技局认定

    04 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市中医院医用生物能量材料联合研发中心

    05 承接建设3个北京中医院大学非独立设置校属IV科研机构

    06 “复方栀子根颗粒的临床研究”项目获批2022年第一批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

  07 获批国家及省市各类课题立项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牢记嘱托 不负期盼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这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供了重要遵循。

  厦门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近日,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一行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廖华生副市长表示厦门地理位置独特,医疗资源布局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服务民生健康及中医药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将积极抢抓机遇,大力支持中心建设,融合东直门医院资源优势,持续增强医院医疗服务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

  厦门市卫健委姚冠华主任表示要强化国家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深化中医内涵。突破院内制剂区域间调剂使用壁垒,加强专项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在中医上下功夫,提升综合专业水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表示将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主动作为,共同打造以预防、诊断、治疗、研究为核心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互融、共享,达到同质化高速发展层级,打造中心建设模式典范。

  

  已展千重锦 再更万象新

  

  下一阶段,大市将推动东直门厦门医院构建以总院 (含二期工程 ) --国医堂--南区科研教学平台--集美分院--互联网医院为体系的一体化医院发展和服务网络,显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医疗辐射能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