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欢迎您!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群众看病有“医”靠

来源:省卫健委 发布时间 : 2022-03-19 10:32

  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化医改的部署要求,漳州市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突出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一、工作成效 

  2018年,我市在诏安、长泰、云霄、东山、平和、华安等6个试点县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19年,长泰、诏安等2个县纳入国家试点,2020年,在原有6个县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提质扩面,推进龙海、漳浦、南靖三个县(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医共体建设全市县域全覆盖,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县医疗资源布局得到整合优化,县域“六大中心”全部建设完成并有序运作实现县域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医共体内部人员得到统筹调配,合理流动,大大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1.20%,超过省级任务指标要求。2021年1-12月,各县总院下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数1289人,六大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46.71万人次。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在全市性或市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及时传达省级医共体建设有关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强调按照省里部署,认真抓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分管副市长也及时主持召开市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暨总医院建设推进会,进行全面动员和专题部署,强调要学深学透、深刻领会省里的政策文件,掌握建设总医院目的意义,理清工作的思路重点。 

  (二)推进措施到位。全市9个县(市)均制定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成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域内医疗机构整合到位,并通过相关文件逐步将干部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分配等权限下放给总医院,同时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县域医共体有序运作。 

  (三)整合优化到位。各县(市)均按文件要求,以县医院为基础,整合县、乡镇医疗机构及公办村卫生所,组建县总医院,实现县乡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优化共享。一是班子建设上,各县均设立总医院党委,配备总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岗位设置及职责,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二是人才建设上,各总医院通过完善卫生人才政策,统筹内部人员调配,加大招聘和引进医技人员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人员合理流动,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医共体建设上,县总医院在完成组织框架搭建,班子成员配备到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各县总医院围绕“八个统一”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运行方案,逐步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高度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四是投入建设上,各总医院持续推进县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验和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辐射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 

  (四)调研指导到位由市医改办牵头组织市卫健、市医保相关人员,多次深入各县(市)调研座谈,逐县逐项指导,进一步形成改革共识。市卫健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分别到各县(市)对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开展调研,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运行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委分管领导还带领各县(市、区)卫健局主要领导到三明市将乐县参观学习总医院及分院的建设,吸收好经验、好做法。2020年11月中旬,市卫健委联合市政府办、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审计局对各县(市)医共体建设开展调研督查,并以发现问题为导向,指导各县(市)进一步推进工作。 

  (五)提升能力到位一是技术力量下沉。建立健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机制,完善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统筹使用总医院内部医疗资源,促进县域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二是双向交流学习。总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总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公共服务落实。总医院设置基层卫生健康科,组建公共卫生专家团队,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联动协作,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组织和督导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落细。(漳州市卫健委) 

附件下载: